「上港赛后评论」佩雷拉指挥得当 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2025-07-30
  • 1

在PP体育平台和前国脚李彦指导搭档解说完了亚冠四分之一决赛第二回合,浦和红钻主场对阵上海上港的比赛。最终兴梠慎三为浦和红钻首开纪录,下半场王燊超帮助上港扳平比分。两队最终打成1-1平。而因为首回合在上港的主场,双方的结局是2-2。所以最终,两回合战罢,在总比分3-3的基础上,上港因为客场进球少,遗憾的和本赛季的亚冠说了再见。

上港遗憾的和本赛季亚冠说了再见

单就以本场比赛来说,上港其实踢的还行,佩雷拉从赛前的布置到赛中的指挥,逻辑都非常的清晰,也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无奈,胡尔克停赛,艾哈迈多夫受伤,杨世元还在比赛的上半场第25分钟因伤离场。人员缺失如此严重,对于佩雷拉来说,真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儿也就来聊聊上港的这场比赛。

佩雷拉这场比赛做的其实已经不错了

在双方首回合交锋中,上港上半场是3中卫体系,主打防反,把阵地让给浦和,但是效果并不好,反而0-2落后,下半场改打4后卫体系,全队大兵压境大打攻势足球,通过更多的主动进攻和主动控制,最终把比分扳平。但是毕竟因为上半场乏善可陈的表现让浦和打进了两个客场进球。所以在本场比赛开始之前,基于双方比分上的情况,佩雷拉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曾经表示,本场比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进更多的客场进球,要保证阵型的紧凑,提出漂亮足球,拿到胜利。

发布会上的佩雷拉

佩雷拉开场阶段的布置的确和自己发布会上的表态是一致的。在战术设定上,哪怕缺少了胡尔克和艾哈迈多夫,上港还是继续延续了上一场比赛下半场时候的4后卫体系。这么设定的目的,就是希望球队更多的主动压上拿球,主动发动进攻,同时在防守端采取高位逼抢策略来限制浦和红钻的由守转攻。毕竟上一场比赛下半场的成功翻盘还历历在目,上港也需要更多的进球,所以这样的布置从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从具体的场面上来看,虽然缺少了胡尔克和艾哈迈多夫,但是上港在前25分钟的表现其实还行。

上港球员奥斯卡控球进攻

具体来说的话,艾哈迈多夫的缺阵其实在前25分钟来看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从上港中场的阵容排布来看,奥斯卡负责运筹帷幄组织进攻,蔡慧康负责正面防守,而杨世元则通过自己超强的奔跑能力和横向移动能力,尽量在攻防两端去覆盖更多的空间三个人彼此特点都很清晰,类型很互补,分工很明确。这也是上港可以在前25分钟控制住中场的关键。而艾哈迈多夫的特点其实和奥斯卡多少是有些重合的,虽然在上港,艾哈更多是打后腰,也并非是球队的组织核心,但是在来到上港之前,艾哈迈多夫在俄超的克拉斯诺达尔打的就是前腰,负责组织进攻。在加盟克拉斯诺达尔前,他在俄超的安致打的也是前腰,当时的安致还是土豪队,拥有埃托奥,而艾哈,就是那个给埃托奥传球的人,还拿到过安致年度最佳球员。所以,其实在拥有奥斯卡的情况下,艾哈踢的并不是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位置。所以,本场比赛奥斯卡,杨世元,蔡慧康的中场组合,从彼此的类型,彼此的分工来看。让他们仨一起首发,在即战力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艾哈的缺阵单纯从技战术层面不至于伤筋动骨

「上港赛后评论」佩雷拉指挥得当 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拿大pc预测

而缺少胡尔克,的确导致了上港在冲击力方面严重下滑,因为如果拥有胡尔克,那他单兵作战能力出色,既可以在打不开局面的时候靠个人能力解决问题,也可以依靠着单并作战吸引对方防守注意,为队友创造更多的空间。从个人层面还是从战术层面都能给球队巨大的帮助,无论是吕文君还是李圣龙,和胡尔克之间无疑还是有巨大的差距。但是上港在前25分钟哪怕冲击力方面不够,至少还是坚决执行了433体系下的战术要求,还是通过整体的压上和高位逼抢,再依靠中场三人组彼此分工得当的出色发挥,将球权更多的拿在自己的脚下,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浦和红钻甚至在前10分钟只有1次攻到上港的禁区附近。胡尔克缺阵导致上港冲击力不足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这种局面下上港还能够更多的掌握球权,真的已经不错了。

阿瑙托维奇在进攻

但是,虽然艾哈的受伤或许对于即战力的影响不是那么的巨大,但对于中场的人员厚度和人才储备却是个巨大的影响,而这个问题,还真就在比赛的第25分钟被暴露出来了!

从场面来看,第25分钟的确成为了比赛的分水岭,具体来说就是杨世元的因伤离场,而因为艾哈也受伤,后腰没人了,于是只能换上林创益,而就是在杨世元离场林创益登场之后,浦和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为何一个杨世元离场,就会带来如此大的场面差异呢?前文也提到过,上港在前25分钟虽然因为胡尔克不在导致冲击力欠缺,但是至少能够通过全队积极的前压,彼此的传控,以及高位逼抢,控制住场上的局面。而这其中,杨世元其实是中场三人组中非常关键的人物。因为浦和攻防转换的能力其实不错,在上港冲击力欠缺的情况下,在进攻无功而返的情况下,浦和经常能够获得反击的机会,但是正因为杨世元超强的跑动能力带来的非常大的个人覆盖面,所以上港的高位逼抢才能顺利得以实施,才能将浦和的由守转攻扼杀在摇篮里,让上港哪怕冲击力不足,也可以通过瞬间的反抢夺回球权继续掌控节奏。而在杨世元下场之后,林创益在跑动能力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林创益完全无法像杨世元这样通过大范围的跑动去覆盖球场的空间,无法在第一时间帮助上港夺回球权。而球权夺不回来,上港冲击力不足带来的弊端就会被进一步放大,因为只要你的进攻无功而返,浦和就可以轻易的利用自己的往返能力,由守转攻来发动进攻,加上日本球队本身传接球能力就比较突出。因此场面才瞬间急转直下。并且在杨世元下场之后5分钟,浦和完成了进球。

杨世元因伤离场

比分落后,按照道理需要加强进攻,但是在中场休息之后,佩雷拉反而把阵型换回了3中卫5后卫体系,下半场让球队主打防反。这和首回合比赛的调整截然相反。等于在落后的情况下海放弃了首回合比赛中翻盘的阵型,变成了导致首回合上半场被对手按着踢的阵型。这看似不合常理,但其实有迹可循。因为就算上港继续上半场的4后卫且主动压上的踢法,上半场的后20分钟也已经证明这种踢法无法控制住场面了。

具体来说,本场比赛上半场433体系的战术要求,是通过主动压迫来得到对于场面的控制进而主动发动进攻,是一种以我为主的踢法,但是任何体系都需要靠球员的能力做支撑,不同的球员能力和人员结构,对应的合适的体系也不同。缺少胡尔克导致冲击力本就不够,而有杨世元的话,至少还能利用他的跑动能力带来的覆盖面帮助球队稳住中场,破坏对方的拿球从而让本方获得更多球权。而杨世元也下场了,又导致本方中后场缺少防守覆盖面,无法限制浦和的由守转攻。所以,在进攻端没冲击力,防守端又无法限制对手由守转攻,无法第一时间夺回球权继续组织进攻的情况下,坚持4后卫阵型已经没有意义了,毕竟上港的人员结构已经做不到4后卫体系中要求的对于场面的控制了。所以,还不如改打3中卫,全队收回来,好歹先保证不要再丢球,用更加密集的人员站位结构,覆盖自己的门前30米区域,然后再伺机去寻找反击的机会。上一场比赛下半场改打4后卫能有好的效果,是因为从人员结构上来说,有胡尔克,有杨世元,有艾哈迈多夫,他们有能力做到4后卫体系中要求的对于场面的控制。那如今人都没了,情况完全不同了,自然也要重新调整。而下半场,上港至少在也取得了一个进球,这也证明了这次的调整是起到了效果的。

所以纵观本场比赛,在人员缺失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上港还能和浦和打成1-1平,真的实属不易了,而且佩雷拉的战术布置逻辑上也都说得通,指挥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的很遗憾!也不用去诟病阿瑙托维奇为什么没太好的发挥。他作为上港的箭头人物,是被重点盯防的那一个,浦和经常是3中卫一起包夹他,双拳难敌四手也是无奈了。虽然上半场6分钟时,一次难得的空位头球的机会被他浪费了,但哪个前锋没浪费过机会呢。所以尽管可惜,但也不用苛责了。最终被淘汰,可能还是因为双方首回合交锋中,那堪称灾难的上半场。

所以回过头来总结上港的这两场比赛的话,还是需要在阵型的设定上,在阵容的排布上,去下更多的功夫,需要做的更加的合理。毕竟首回合交锋时,上港兵强马壮,下半场改打4后卫之后场面摧枯拉朽也证明了上港明明有能力打的更加积极一些,却因为使用3中卫体系,导致上半场比赛踢的不怎么样。而这第二回合,真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阵型设定上没什么问题。所以,今后上港究竟用什么阵型,还是需要更加的有针对性一些。